王伯祥曾任山东省寿光县(现寿光市)委书记,任职期间搞蔬菜产业化、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。
2018年12月18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王伯祥“改革先锋”称号。2019年9月,被授予“最美奋斗者”。
王伯祥(资料图 图片来源:中国文明网)
王伯祥生于1943年2月,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,中共党员。1986年,王伯祥任寿光县委书记。当时,当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,但百姓手头还是很紧。
“我干县委书记,就得撑起寿光这个家,就要尽心竭力给老百姓办事,让寿光富起来,让老百姓有饭吃、有钱花,过上好日子。”王伯祥说。
王伯祥后来回忆说,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他主要干了三件事,也可以说是打了三场战役,分别是推进蔬菜产业化、寿北开发、为工业翻身打基础。
推进蔬菜产业化
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
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寿光农民有种菜传统,也有过种菜的教训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寿光农民种菜丰收却卖不出,烂在地里。王伯祥调研发现,抓蔬菜关键是搞好流通。寿光率先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,拉开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序幕。“党员干部要带头,搞砸了,一切损失县里担着。”
1988年腊月,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王伯祥捎来顶花带刺的鲜黄瓜,说东北有人会种“过冬不生炉的大棚”。
1989年,在王伯祥支持下,三元朱村王乐义等17名党员搞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,当年该村冒出17个“双万元户”。随后县里成立了推广小组,在王伯祥的动员下,王乐义在各个乡镇巡回指导;第一年就推广了5000多个蔬菜大棚,之后蔬菜大棚如燎原之势推向全县乃至全国。
王伯祥(左二)向农民了解情况(资料照片 来源:新华网)
据闪电新闻报道,担任寿光县委书记5年多的时间里,王伯祥搞蔬菜产业化、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,让“冬暖式大棚”走向全国。
寿北开发
县委11名常委,9名住在工地上
据央广网报道,王伯祥介绍,由于自然原因,寿光南富北穷现象严重。王伯祥说:“作为书记,我不能看着寿光近一半的人受穷,必须要开发寿北,让寿北人民也过上好日子。”
“当时,我和大伙儿一再调查、研究、座谈,大家都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,这个地方还是有资源的,可以养虾、晒盐,从南边引过淡水来可以种棉花。寿北开发并不盲目,成功的把握比较大,只要因地制宜,把盐碱滩都搞成高标准的台田、盐田、养虾池,老百姓就能吃上饭了。”王伯祥说。
王伯祥在县常委会上正式发出了向寿北“进军”的号召。1987年10月,一个治理发展中“半身不遂”的大会战开始了。王伯祥组织十几万人搞场大会战。当时,王伯祥和所有参加建设的民工一样,住在工地的窝棚里。当时寿光县委11名常委,9名住在工地上。经过45天的大会战,寿北开发取得了胜利,寿北开发出15万亩虾池,20万亩盐田,60万亩棉田,在盐碱滩涂上开发出“聚宝盆”。
为工业翻身打基础
万丈高楼平地起,总得有人打地基
据介绍,王伯祥上任寿光县委书记时,寿光的工业总产值在潍坊12个县市中排倒数第三。王伯祥认为,在农业打牢的基础上,还是要走工业强县之路。
王伯祥带着70多人的取经团,跑到外地“换脑筋”。回来不到一年,全县投资1.5亿元,上了77个项目。此后每年都组织“取经团”,到深圳、东莞和上海等地取经。寿光缺企业,更缺企业家。王伯祥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拍板:在全县公开选拔厂长经理,40名“有事业心的能人”脱颖而出,被推上工业一线。
“很多人提醒我,摆弄工业企业风险太大,不要干。但是,万丈高楼平地起,总得有人打地基。县委的工作是给老百姓干的,不是给少数人看的。错失了发展机遇,耽误了经济发展,我就是寿光的罪人。”王伯祥说,“我带着70多人到南方先进的地方取经,配套了一系列优惠措施,鼓励企业发展。五年后,寿光不仅脱贫,而且工业总产值翻了三番,利税增长近10倍。”
1991年,寿光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,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。他留下的,是20多万个蔬菜大棚,是120万亩棉田、盐田、虾池,是4854家企业,是10万多个“万元户”,是百姓认可的干部队伍。
王伯祥被叫做“百姓书记”。他说:“这是很光荣的称号。”
任潍坊市副市长期间,王伯祥还兼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等职,1997年同时担任潍坊市委常委。
2000年,王伯祥任潍坊市市长,2002年任山东省政协常委,2008年退休。
2018年,王伯祥获“改革先锋”荣誉称号。他说:“这个奖,是对我在寿光五年半县委书记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寿光人民从解决温饱到走上致富之路最大的褒奖。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刻,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和鼓励。新时代条件好了,我希望,现在的年轻干部们不怕任务艰巨、不怕责任重大,大胆地试、勇敢地改,干出一片新天地,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好事实事。”
资料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新华网 央广网 闪电新闻 《齐鲁晚报》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