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尽全力,颗粒无收,憋不出来是真难受!便秘的痛苦,想必每个人都体验过。
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,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,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,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精神状态。据调查结果显示: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%~20%,84岁及以上可达20.0%~37.3%,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%。
3月28日是第10个“中国便秘日”,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詹程胹主任中医师来跟大家聊聊“便秘”,这件说不出口的烦心事。
便秘是一种或是一组症状,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、粪便干硬,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、排出困难、排便不尽感、肛门直肠堵塞感、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等。
便秘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。原发性便秘是指结直肠和肛门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,继发性便秘是指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便秘,便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,“粪石性”肠梗阻,肠壁溃疡、肠穿孔,诱发憩室病和憩室炎,诱发或加重痔疮、直肠脱垂,增加结肠癌风险,诱发或加重腹壁疝,结肠黑变病,精神心理障碍……
导致便秘的雷区
你中招了几个?
每日饮水量不足,肠道内水分减少,可造成粪便干结及粪便量减少而发生便秘。偏食或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减退,饮食过于精细,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,对肠壁的刺激减少,进而影响结肠传输时间、肠蠕动频率及粪便量;
长期缺乏运动,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减退,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,过多的水分被吸收,导致大便干结,诱发活加重便秘。同时,运动减少会导致腹肌萎缩、肌力降低,屏气乏力,也不利于排便;
现代人几乎去卫生间都会带着手机,在上厕所时刷视频,难免分心,会增加排便时间,日积月累就会导致便秘;
如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,工作紧张或是过度疲劳容易造成神经功能混乱,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,导致消化不良。
学会这些方法
可有效改善便秘
1、喝足够的水,多吃纤维果蔬
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,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,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~1700ml为宜,每次50~100ml,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;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纤维素能提高粪便的含水量,通过增加粪便的容积来改善便秘症状。
2、坚持适当锻炼
定期运动可使肠道肌肉有力,肠蠕动能力增强。久坐的办公一族也要有意识地多站起来走动,提肛运动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、拳操等多种形式,以安全、不感觉劳累为原则。
3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
在晨起和餐后两小时如厕,此时结肠推进动作较为活跃,易于排便,可尝试到点检查排便,形成排便生物钟反馈;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,不要看手机,坐马桶时可以在脚下垫个矮凳,上身微前倾以增加腹壁压力,有利于促进排便。
若长期便秘
建议及时就医
中医认为,人饮食入于胃,经脾胃运化,水谷精微为身体所受用,而其剩下之糟粕由大肠传导而出,其中糟粕即为大便。如脾胃运化功能康健,大肠传导如常,则大便自然通畅。
正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所言:“大肠者,传导之官,变化出焉”。老年人常因病程迁延以及滥用泻药后,易伤中气,气虚无力推动肠运,故见便秘,治疗上宜补气健脾为主,具体仍需辩证、辨病而治。
詹程胹主任中医师提醒,如长期便秘已导致身体严重不适,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。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设有中医护理门诊,如推拿、耳穴压豆、穴位贴敷、贴敷疗法、脐灸等治疗可改善便秘。
若您的“便秘”存在便血或粪隐血试验阳性、贫血、食欲、体重变化、腹部包块等情况,亦或是有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、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家族史,建议进行大肠镜等检查。